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4+7扩面之后,全国市场如何调整与分化?

时间:2019-07-16 10:40 │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点苍鹤 │ 阅读:1187

对于4+7集采如何推向全国,国家医保局采取了扩面不扩数量的方式,即沿用中选的25个品种为采购标的,但以其中选价格作为限价,凡是在采购前过评的产品都可以来参与竞争,暂定三家中标,中标后按价格高低交替选择省份平分市场。


这种方式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之前医药云端工作室谈过第二轮集采可能的几种方式:

1、在4+7城市内新增品种;

2、4+7集采价格全国联动;

3、4+N区域扩品种,这个N有可能是局部城市,也有可能是全国;


看上去国家医保局的方式有点像第2种,但其实河北和福建才是第二种,此次座谈会传递出来的方案,仅仅是采用4+7的部分成果,以中选价作为限价,其他方面,规则变了(独家变三家),采购周期也变了(两家中标1年,3家及以上2-3年),而医保支付标准只字未提。


方案实质,是用4+7价格成果,扩大市场规模,吸引更多企业竞争,平分市场,从而发现更低价格。其实4+7集采已经发现了价格,并与医保支付标准挂钩,不知道医保局为何不继续新增品种以发现更多价格,而是继续压价?


4+7+2+N: 三块市场,结构性分化


但无论如何,上述规则的变化,带来的将是市场的架构化调整,药企之间的分化加剧。


新方案执行后,市场将分为三块,4+7个城市是一个,主要看执行;福建、河北两省抢跑跟标联动4+7,是第二块;此外,剩余的区域,目前只能用N来表示,实在无法描述具体省市了!


25个品种同通用名下的药品,包括原研药品、参比制剂、过评品种、未过评品种,都将面临新的选择,具体而言,将面临3块不同的市场


4+7市场:正在执行中,落选品种及未过评品种量价齐跌


这11个试点城市从今年三月底开始陆续执行,目前执行的结果还算不错,甚至超越预期。这一市场中,中选品种采购量提前完成,全年超额完成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之前在标的落选品种+未过评品种,则出现了分化,第一是价格阶梯型下调;第二,伴随着医保支付标准的调整,高于中选价2倍以上的品种2-3年调整完毕;未过评品种量价齐跌,直至过评品种达到3家后将彻底出局(不但不采购,而且不报销)采购周期一年之后,也就是到2020年3-4月份,11个试点城市也将按新的方案执行。


福建、河北市场:全省跟标,4+7落选品种、过评未过评品种蜂拥而上


福建今年6月份开始跟标4+7,先是价格联动,之后放开了过评品种的参与,对于4+7落选品种来说是一次补标机会,而新过评的品种而言,则在“前辈”们血的教训面前当然是不可错失跟标的机会。


而河北的跟标则显得仓促,并多少有些“神秘”,相关文件并没有正式公布的几天后居然就开始发通告进行跟标联动。


4+7中选厂家BMS的福辛普利供应不足,难以保障全省,以至于河北采购平台紧急邀请相关厂家参与采购,最终在4+7中落选的华海在此情况下获得了60%的市场份额。


之后,在后续的价格确认阶段,接近三分之二的品种未确认或未按规定确认价格,如果这些药企知道4+7扩面至全国,会不会继续选择放弃?价格早晚是要降的,河北不降,全国降。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要看价格竞争的格局,不是可以中三家吗,全国分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此外,河北跟标4+7,却未实施过评数量达到3家就停止采购未过评品种的规定,估计在后面会下发补丁文件来纠正。


全国其他区域


这又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4+7城市中7个副省级城市所在省份中非试点城市,另一个是没有试点城市的省份。为了方便表述,前者用“4+7省份”称呼,后者用“非4+7省份”称呼。(说真够累的,碎片化的市场就这样,经历过广东、福建、浙江等省标的朋友都非常有体会)


对于4+7省份,要考虑试点城市与非试点的价格差,以及可能出现的联动问题。


比如广东省,有广州、深圳两个试点城市,分别在广州GPO(广州市医保局主导)、深圳GPO(全药网运营)两大平台上执行4+7价格。


但问题是,广深两地GPO都存在跨区域采购,广州GPO有广州、清远、中山;深圳GPO在省内有深圳、东莞、惠州、江门等11个城市,实际上,两个GPO平台基本上覆盖了广东21个城市的绝大部分城市,全药网不仅在省内,而且也拓展到哈尔滨、广西梧州、新疆石河子等地。


那么,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如何来确定最终采购价格,药企在报价时除了竞争因素外,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即便不考虑价格,也要考虑医保支付标准,后者的基本原则是就低不就高,就算不联动价格,但支付标准一旦采用最低价,最终在药品的销售竞争上也将折射出价格的下降。


而对于非4+7省份,看上去似乎像河北、福建的情况,但其实不然。上述两省是在联动跟标4+7价格,而非4+7省份,则是将4+7价格作为限价,价格将低于河北与福建。(未在河北确认价格的厂家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4+7集采中选品种同通用名过评情况


而对于相关厂家来说,除了看到上述几个结构性的市场变化之外,当然也在密切关注一致性评价的进展情况。截止至2019年7月15日,4+7集采中选品种的过评情况如下表所示:


微信图片_20190716104311.jpg

我们看到,25个品种中,过评家数3家及以上的已有10个品种,分别是替诺福韦(9个)、氨氯地平(8个)、瑞舒伐他汀(6个)、头孢呋辛(5个)、蒙脱石散(5个)、恩替卡韦(4个)阿托伐他汀(4个),其他的,氯吡格雷、艾司西酞普兰、利培酮均为3家过评。


过评家的,已有吉非替尼、奥氮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三个品种;


依旧保持一家过评的,有右美托咪定、培美曲塞二钠、伊马替尼、氟比洛芬、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氯沙坦钾、孟鲁司特、左乙拉西坦等10个品种。


按新的规则可三家中标的话,那么大家都有点汤喝,但浓汤变成了清汤,毕竟价格是在4+7中选价之下。4+7集采结果出炉后,很多人说价格被打倒了地板上,但此时中选价将变为限价天花板,因为后面的价格还将更低。


1家过评,价格竞争相对柔性,但要看整体市场竞争的强度


如果是1家过评,加上一家原研,共有两家PK价格,本来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但4+7集采时阿斯利康面对仿制药企齐鲁的挑战,吉非替尼敢于报出更低的价格来保住非小细胞肺癌市场,以易瑞沙的降价狙击竞品而获得泰瑞沙的高速发展。而齐鲁为了获取市场,不得不在很多省份主动降价,估计在新一轮集采中,此类价格战还将继续。


过评三家,不排除令人瞠目的超低价出现


过评达到3家及以上者,相信价格竞争将更加惨烈。此中值得关注的是氨氯地平和替诺福韦,这两个品种,前者以0.16元/片的价格中选,新一轮报价时,面对超过9家以上的竞品,是否还有厂家能报出更低的价格?


而替诺福韦目前已有9家过评,赛道也是异常拥挤且危险。


4+7集采中,成都倍特以96%的最高降幅中选惊爆全场,而以聚焦肝病药著称的正大天晴、广生堂,则情况迥异。


正大天晴产品线丰富,肝病药王牌恩替卡韦以降幅94%中选,这股狠劲让业界震惊,其在替诺福韦会不会报出更低的价格?而广生堂的品种基本上都是围绕肝病,但错失4+7,后续有机会必定会抓住。此外,原研落选,但GSK是否在新的形势下倒逼甩出更低价格?


或许原研药企会改变4+7集采时的消极态度,尽管那时医药云端工作室撰文提醒4+7集采价格竞争将很惨烈,但除了阿斯利康和BMS敢于报低价之外,其余原研厂家依然活着过去的幻觉中,降幅不大或基本没降,相信按新方案执行报价时这个情况会有所改观,毕竟这是全国市场,何况还有源源不断的过评品种参与竞争。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