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6 10:49 │ 来源: │ 阅读:1302
2019年5月13日,媒体报道,北京市医管局调整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今日正式运行。
此次易名,是根据《北京市机构改革方案》做出的,《方案》决定,将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调整设置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作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归口管理的事业单位,机构规格调整为副局级,不再保留北京市医院管理局。
根据市政府授权,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负责履行市属医院的举办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制定所办医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并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所办医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考核任免,推进所办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医院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并完善所办医院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组织实施,加强所办医院党的建设、对外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和安全稳定工作等相关职责。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之前,媒体在透视深圳医管中心退场时用了一句“深圳医管中心悄然离场的背后,折射了各地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曲折实践”可以想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个分开”是多么艰难,如今“管办分开”的探索部分“先驱”已经成为“先烈”。
我国较早探索管办分开的无锡,于2005年成立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2015年深化机构改革之际,医院管理中心委员会没有逃脱被合并的命运。尽管如此,但总算存在是比较长久的。
在2009年本轮新医改启动后的第二年,成立的成都市医院管理局,由于设有独立党组,独立于国资委,与当时的卫生局平行,被业界视为“最彻底的管办分开”。但同样在2015年机构改革之际,成都医管局相关职能被整合至新成立的卫生计生部门。
即使一直挺立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屡有新创的深圳,医管中心也在今年1月10日,其行政职能也在机构改革中被整合至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而此时,距离其2013年5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也不足6岁。
还有更多的地方所实施的管办分开,也仅仅只是发发文件,少有实质性动作。而今,似乎运行比较良好的有且只有上海的申康。那么为什么管办分开这么难?
这里需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实施管办分开?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实施管办分开最主要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管办不分问题。而在公立医院治理机制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管办不分的主要表现有两点,一是办医主体责任不清,该尽的责不尽,二是公立医院管理部门很多,出现九龙治水。
二、管办分开为什么难?会不会是水土不服?
按理说,公立医院之所以称作公立医院,政府就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办医主体,但是实际上政府这方面的责任就没有落实。而在公立医院管理中,政府也应该是管理主体。在之前所有管办分开改革中,各地成立的不管是医管局,还是医管中心,不管是行政机构,还是事业单位,都仍然是政府机构,实际上都没有摆脱政府的管与办职责,也就是本身增设的这些机构还是既管又办。
对于多部门管理的九龙治水,很多地方的管办分开探索并没有实现这样的目的。所以,管办分开很难,所成立的标志管办分开改革的医管局、医管中心就难以摆脱尴尬的命运。
三、当下急需推进管办分开是否不合时宜?
不但如此,从目前看,急需推进管办分开似乎不合时宜。因为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思路和方法,已经不需要再谈论传统意义上的管办分开,这就如同很久以前就提出的医院去行政化一样,应该暂且放一放。
四、如果要推,怎么推?
首先,要按照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强化政府办医职责,改进管办分开的核心要义,借鉴上海申康的探索,理清卫健委代表政府办医院和医管中心受政府委托管医院的职责。卫健委在办医院的基础上倾向于为政府做决策、管大局、管方向、促改革、保落实当好参谋,而医管中心专注于职业化、专业化管理,立足于做细做精,为卫健委履行办医、管医职责提供依据。
来源丨 看医界 徐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