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06 08:59 │ 来源:新浪医药 │ 阅读:1112
一路亮起的政策绿灯,让早前迟迟没有加入战局的公立医院在“触网”后也发力布局,它会改变力量天平吗?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是一件对医、患都有益的事情,但并非短期可促成。
两年前,为了更好地管理患者,及时监测患者信息,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乔贵宾教授,搭建了自己患者平台。那个时候还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公立医院触网得并不深入,仅预约挂号都没有完全铺开,医生们的问诊服务也大多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实现。
疫情促使更多患者自愿或半自愿地开始了解和接触在线医疗,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风向也由原来的审慎变得积极。政府不仅在审批速度、数量上大开绿灯,还鼓励医院在网上完成诊疗的所有流程,并打通了最重要的环节——医保支付。
一时间,全国大大小小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纷纷上线。试水过后,5月21日,国家卫健委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医院要进一步建设完善医院互联网平台。
这就意味着,未来公立医院加大力度布局互联网医院已成定局。
原本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是借着公立医院在政策的限制下,触网意愿不强烈而崛起。如今,本身拥有医生、患者独家资源的公立医院纷纷自立门户,第三方平台“饭碗”会不会被抢成为热议焦点。
对此,有专家认为,尽管市场份额被瓜分,医生、患者资源被分流等现象必将发生,但是经历了泡沫破灭优胜劣汰之后,生存下来第三方平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已经趋于成熟。此外,与公立医院各自为营的方式相比,第三方平台跨区域调配医生资源也成为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立医院有着医生的资源优势,但在利益分配方面,第三方平台则更具吸引力。据了解,目前公立医院的医生在线问诊并不会为医生带来额外收入,但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医生都是有偿服务。一些级别高的、活跃的医生一年甚至可以增加几十万的收入,这些补贴大大调动了医生通过业余时间在第三方平台在线答疑的积极性。
在乔贵宾教授看来,尽管有部分医院明确要求医生上班期间不得使用移动端在线问诊平台,但大部分医院并不反对医生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的活跃。在他看来,这不仅可以树立医生、医院的品牌,还能帮助医生接触和筛选到全国范围内更多有价值的病患。
比如一些技术高超的罕见病医生如果只是通过自己的门诊的话,很少能接触到有临床价值的病患。而通过第三方平台的口碑积淀,可以让更多患者慕名而来,对于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生提升技术水平、医院打响品牌效应都是多方共赢的事情。
尽管随着公立医院入局,第三方平台受到冲击,但两者并不完全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反而,在这场资源抢夺的生存游戏中,公立医院自身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随着一些三甲医院的医生更受追捧,一些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互联网医院或越来越弱势,越来越被边缘化。
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作为“老玩家”,第三方平台的商业模式可能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从单纯C端的模式,转向C端和B端混合的模式。即随着公立医院未来批量化地搭建互联网医院,利用自身的经验协助公立医院搭建、管理专业的线上运营体系。
然而尽管“首诊”尚未放开,但今年以来,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特别是医保政策在支付端的落地,有望让行业迎来全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