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当下与国际接轨正面临三个层次的考验。第一个层次,在细胞培养、一次性生产发酵、蛋白纯化和分析等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生物药企通过努力,已经与欧美主流药企不相高下。目前把大多数中国生物药企挡在全球市场门外的,是第二个层次,即生产质量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建设需要至少7到10年的时间才能建立完成,也是跨国药企垄断全球生物药市场的关键所在。”此前在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时,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官姜伟东曾如此表示。“三个层次考验”的划分是复宏汉霖一路走来始终坚持的行动方向。在2020年4月复宏汉霖顺利通过HLX02曲妥珠单抗原液和制剂线的欧盟GMP现场核查并正式获得波兰卫生监督机构签发的两项欧盟GMP证书之际,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刘世高在一封公开信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在HLX01(汉利康®,利妥昔单抗)及HLX02(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欧盟商品名:Zecerpac®)研发工作项目开展6个月后,公司发现蛋白序列和原研药并非100%一致,有一两个氨基酸的差异,“为了产品质量能达到国际标准,我们毅然决然地决定‘bite the bullet’(硬着头皮),回头修改基因序列,重做细胞株,一定要做到和原研药蛋白序列100%一样。这使我们的项目进度至少推迟了6个月,然而我们依然决心‘返工’。”也正是这种对于质量的坚持,成为复宏汉霖在这场正在进行的生物类似药市场争夺战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生物类似药竞争步入2.0时代时,之所以说产品质量、生产工艺可能比产品定价、商业化能力更为重要,很大程度上也与生物药本身的特点有关。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标准处处长郭中平在《生物药和生物类似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中曾介绍,所谓生物药,是指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治疗性生物制品,由体外细胞合成的、结构复杂且对理化因素敏感的、非均一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混合物,其生产工艺复杂,易于污染外源生物因子且难以检测和清除,通常不能采用终端灭菌处理,产品质量对生产过程的细微变化敏感,不能通过理化分析表征其全部质量属性,产品质量依赖于生产工艺的耐受性和稳定性及全过程控制,难以通过放行检验进行控制。也正因此,生物类似药相比化学仿制药,研发难、投资大、风险高,对于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要求,也比化学仿制药要高出许多。而随着全球重磅生物药面临着专利悬崖挑战,以及我国相继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及文件,加快推动生物类似药上市,以满足临床用药的可及性,国产生物类似药产业蓬勃发展。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5年推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代表着我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在时隔欧盟首发生物类似药技术要求近 10年后,于欧盟和美国生物类似药开始集中上市的时间起步,并适时地融入到了全球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大潮中,因此,技术要求和研发能力的高起点成为我国生物类似药发展的一大特点。在此情况下,谁能够从产品质量或者是工艺设计等最根本的要素上脱颖而出,谁才能拥有持续立足于市场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