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报道,8月17日,武汉市药械联采办公室公布30种重点监控药品集中议价结果,15种药品24个品规议价成功,与各省份平台价格相比,平均降幅42.7%,最高降幅69.59%;与全国最低价相比,平均降幅39.56%,最高降幅62.91%。
2015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合理用药,对用量大、易滥用、价格昂贵、辅助用药、营养性药品予以重点监控。此后,国家、各省份卫健部门相继出台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目录内药品临床应用的全程管理。
此次,武汉进行重点监控药品集中议价,除药品使用量受限外,价格也将进一步“承压”。为什么重点监控品种不适宜带量采购?相关资料显示,此前国家公布的重点监控药品多为独家品种,与现行的多家仿制药竞标、限定3家竞争入围的规则并不完全相同。更重要的是,今年7月起,多个省市已开始将国家重点监控药品陆续调出支付范围,不再属于医保报销药品,无法享受政策所带来的市场红利。此次武汉重点监控药品集中议价,既没有数量约定,也不会先行垫付医保基金;同时,要求生产企业在报价时必须降价30%。本次武汉市集中议价采购重点监控药品有30种。其中包括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种、湖北省卫健委在国家版基础上增加的5种;武汉市在国家、湖北省首批公布的25种重点监控药品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地区疾病发病情况和公立医院用药情况,再增加5种。结果显示,湖北省公布的谷红注射液、参芎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胎盘多肽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等5个品种的药品全部未中选。根据议价规则,此次中选的15种重点监控药品采购周期为1年。而15种未中选药品将暂停在湖北省挂网,医疗机构不得进行采购,确因临床需要的可申请单次备案采购,议价结果将在湖北省范围内联动执行。
武汉市药械联采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重点监控药品,最需要的是限制用量,而不仅仅是集中采购降价,因为它们的使用本身就不应该得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