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零售连锁附录(征求意见稿)意见》,规范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药品经营活动。此前(5月6日),业界就已流传出《关于对<药品零售连锁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当时文件共分7章共38条,对连锁药店的多项制度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而此次发布的意见稿,共35条。药品连锁经营也是近年来市场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药监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全国药店门店总量48.9万家。其中,连锁门店25.5万家,单体药店23.4万家,连锁率提高到52.14%。药店密度从2014年的3145人/店下降至2018年的2854人/店,下降近10%,药店市场已处于超饱和状态。目前广东、陕西、山东等省份也相继发布管理办法,鼓励药品零售连锁经营。此次《征求意见稿》下发,相信将加速药品零售连锁化,药品零售行业或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门诊统筹医保,大扩容迎来大变革
8月26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从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性病入手,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各地可探索逐步扩大由统筹基金支付的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将部分治疗周期长、对健康损害大、经济负担重的门诊慢性病、特殊疾病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征求意见稿》规定普通门诊费用医保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从50%起步。同时,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计入办法也将有变,医保单位缴费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全部计入统筹基金。
这次改革的核心举措有3项:
第一,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报销比例从50%起步。
权威解答:医保目录调整的8大核心问题
8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两份文件,正式启动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对调整工作方案中提出,对于“2019年12月31日前,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将纳入拟新增药品范围,其中主要活性成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除外。”这是出于什么考虑?熊先军司长表示:我们近日出台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办法》,对国家和地方的医保目录管理作出了分工,取消了省级医保可以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增补15%药品的权限。目前,国家医保局正在推动各省对原来增补的药品进行消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纳入调整范围,主要考虑是有些省级增补品种可能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符合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标准。因此考虑在这轮调整工作中将其纳入,以保证相关患者群体用药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减轻各省消化增补品种的压力。与此同时,我们也确实发现,有一些省级增补品种确实存在临床疗效不明确、过度滥用的现象,占用了很多医保基金资源。所以,我们同时也规定被纳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不予考虑调入。下一步,对于各省报上“进入5个(含)以上省级最新版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最终究竟能否能够纳入国家药品目录,主要将依据我们的目录调整标准通过专家评审决定,比如是否有临床价值,是否符合药物经济学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考虑的关键因素。
江苏特医食品或将纳入诊疗目录,参照药品管理和收费方式
8月26日,江苏省药监局发布通知,就《江苏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时间截止2020年9月26日。
该规范明确提出:
【许可要求】特殊食品经营者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经营项目应当载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销售对象】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应当通过医疗机构或者药品零售企业向消费者销售。
【管理方式】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当纳入医疗机构诊疗目录,鼓励医疗机构将经过注册批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营和使用纳入医疗机构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并对接处方、医嘱、收费和库房管理等子系统,实现集中统一规范管理。
【人员资质】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临床营养科,配备临床营养医师,负责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应用的适宜性进行审核、评估,指导患者选择和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收费方式】 医疗机构应当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收费管理,可以参照药品的管理模式和收费方式,对经过注册批准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自行编码收费,方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采购、入库、开具和出库销售等收费相关环节的集中规范管理。
江西从今年4月份开始执行第二批国采中选结果,这意味着该省3个多月就超额完成全年的约定采购量。
8月20日,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开标,55种常见病、慢性病药品中选价平均降幅53%。而此前国家带量采购已经历了三轮两批次,国采执行半年有余,那目前各省落地实施成果又如何?
今日(8月27日),江西省通报了截至2020年7月31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情况,集采扩围和第二批国采均已完成全年约定采购总量。江西从今年4月份开始执行第二批国采中选结果,这意味着该省3个多月就超额完成全年的约定采购量。其中集采扩围品种全省采购总金额为29792.86万元,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155.74%,27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
第二批国家集采品种全省采购总金额为5045.66万元,36个品规的全省采购总数量占约定采购总量的比例为108.21%,16个品规完成全省约定采购数量。
河北公布6批药品集采数据,降幅步步惊心!
自2018年11月该局成立以来,河北省先后开展了6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河北去年7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4+7,全省25种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3%。7月1日,第二个采购周期开始,25种药品续约价格比第一个采购周期平均降幅23.9%,最高降幅77.8%。截至8月13日,第二个采购期中选产品已采购983.91万盒,完成合同采购量的36.52%,采购金额1.54亿元,较带量采购前的药价节约7.63亿元。疫情期间,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我省于4月1日在全国率先落实相关政策,32种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72.81%,最高降幅96.63%。与此同时,河北省积极推进跨省区域联盟带量采购。据了解,今年5月,组织开展了京津冀人工晶体联合带量采购,竞争充分的25个产品平均降幅54.21%,最高降幅84.73%。6月中旬,组织开展了京津冀新冠病毒相关检测试剂联合采购,中选产品平均价格为15.29元,降价幅度约为49.03%;抗体试剂平均价格为11.38元,降价幅度约为74.71%。6月,河北省还联合福建省三明市组织开展了非一致性评价药品集中采购,7个非一致性评价药品平均降幅72.69%,最大降幅92.37%,预计年可节约医药费用1.17亿元。此外,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集中带量采购。去年12月中旬开始组织实施,13种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幅69.39%,预计年节约医药费用18亿元。
8月25日,江苏省第三轮高值医用耗材联盟带量采购网上签约启动仪式在宁举行,此次采取网上签约的形式,共涉及28家中选企业和8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采购结果10月1日起执行,预计每年可节约采购资金近5亿元。此次联盟带量采购共涉及初次置换人工膝关节、人工硬脑(脊)膜、疝修补材料三个品种1058个产品,中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初次置换人工膝关节平均降幅67.3%,最大降幅81.9%;人工硬脑(脊)膜平均降幅68.9%,最大降幅81 %;疝修补材料平均降幅75.9%,最大降幅86.4%。中选产品覆盖高、中、低层次,既有临床主流进口产品,也有国产替代产品;中选产品规格型号齐全、材质类别丰富、价格分布合理、供应保障充足,能够较好满足临床需求。签约仪式上,8家在宁医疗机构代表和8家生产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网签,其他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将在3天内完成网上签订购销合同。网签合同完成后,省医保局将进一步做好省平台挂网、采购资金预付、医保支付对接等后续工作,确保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28000个广东零售药店参与国采,报量超高,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近日,联采办发布第三批全国药品集采中选结果,根据统计,广东以3.23亿元(主品规)采购金额高居榜首。加上其他品规,本次广东省最终采购金额预计达4.3亿元,公立3.1亿,零售1.2亿。零售市场占据了27.9%的市场份额,市场体量之大不可忽视。根据此前联采办与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分析,广东第三批国采报量金额高达26亿,占全国比例高达11.2%,是第三批国采报量比重最高的省份。其中原因之一在于广东省此次鼓励零售药店及民营医院参与此次集采。数据显示,广东共有28000家药店门店参与了此次报量,占广东药店总数50%。报量金额超过9亿元,占总报量近4成。其中零售药店预采购量占比超50%就有24个品规,市场潜力不可小觑。广东三医统计数据显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以及零售药店报量数最大的品种均为二甲双胍口服剂型,而零售药店报量金额最大的则为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枸橼酸西地那非片零售药店的报量远远超过公立和民营医院。其中零售药店959475片(占92%),公立医院82275(7.8%),民营医院仅1050(占0.1%)。
第三批国采尘埃落定,谁是最大赢家?
随着中选名单、市场划分、供应清单公布,第三批国家集采尘埃落定。从此前现场流出的报价和最终中选结果来看,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点也不为过。原研药企几乎默契地携手集体离场,甚至报出超8倍的最高限定价格和你说再见。而另一边国内企业激烈厮杀抢夺入场门票,最高降幅甚至超98%。
从中标品种数量来看,齐鲁、石药可谓收获颇丰,都拿下8个中选资格,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母公司)、扬子江获得7个中选资格,上药集团有6个品种中选,复星及豪森均中选5个品种,恒瑞、华润、科伦和海正各4个中选。此次集采,中选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获得的采购金额多,中选品种数量最多的齐鲁和石药仅分别获得1.4亿元和0.87亿元的市场,而只中选四个品种的恒瑞却获得2.58亿元市场,高居榜首。这与企业的报价及降幅有直接关系。
石药的盐酸美金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塞来昔布胶囊、卡托普利降幅都超90%,而齐鲁制药的枸橼酸托法替布、阿哌沙班、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奥氮平口崩片、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等5个品种降幅也均超过90%以上。这也使得最后获得的采购金额大幅压缩。
8月24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消息,第三批国采中选结果正式发布,具体执行日期另行公告。
据医药云端工作室统计,第三批国采55个中选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金额约为31亿元,与报量之初的计算基数226亿元相比,规模缩水86%。首年约定金额排名前五省份及其金额依次为:
广东:29056.73 万元
浙江:28437.61万元
江苏:26110.17 万元
山东:22180.91万元
上海:20057.05万元
第三批国采经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最终从226亿元的报量基准采购量,骤降为31亿元,55个品种的采购规模压缩86%。从各省首年约定采购金额来看,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首年采购量超过2亿元,为第一梯队。其中广东排名第一,采购金额为2.9亿元,上海排名第五,采购金额为2亿元。河南、四川、福建、北京、安徽、湖北、湖南为第二梯队,采购量在1-2亿元之间;辽宁、重庆、河北、陕西、江西、天津、云南采购金额在0.5亿-1亿之间;其余各省采购量低于5000万。
带量采购,又来两省:海南未过评药品,湖南耗材!
第三批国家集采已尘埃落定,就待落实执行,而省市、地方级的药品、耗材集采也接二连三地开展。近日,海南未过评药品、湖南部分耗材启动集采。
海南:未中选药品,按全国最低价方可挂网采购
8月26日,海南省医疗保障局就《海南省2020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采购品种:在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竞争较充分、临床使用成熟、同一通用名下尚未有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中,通过专家遴选形式确定采购品种。
挂网规则:中选药品以中选价格挂网,同通用名(含剂型)未中选药品,在承诺全国最低挂网价后,方可挂网采购。允许申报企业同通用名未中选的品种,按照不高于中选价进行挂网采购;非中选的原研药、参比制剂价格高于中选药品价格的,按照全国最低挂网采购价采购。湖南:价格纠偏,同品种中选价高于外省市中选价的,需联动外省市价格剩余用量不得超过同品类产品采购金额的30%
8月26日,湖南省发布通知,就《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医用耗材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
采购品种包括:吻合器(腔镜吻合器及钉匣、开放手术直线切割吻合器及钉匣、管型吻合器、痔疮吻合器)、骨科创伤类(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等)、冠脉扩张球囊3大类医用耗材。中选产品将纳入带量采购目录管理,医疗机构需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其余产品生产企业可自主申请,按不高于本次带量采购的产品限价和产品全国最低价的两者低值,纳入联动目录管理。同品种中选价格高于外省市带量采购中选价格的,应联动外省市带量采购中选价格。对价格异常但不接受价格纠偏或联动的,可取消其拟中选资格或中选资格。
浙江扩容1.71万个药品,医院、药店均可采购,执行统一医保支付标准!
今年6月28日,浙江省医保局出台了《浙江省提升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功能推进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全覆盖方案》,方案对优化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发展的多个角度进行了规定,包括完善平台准入机制、产品退出机制、公立医院自行采购制度、平台服务交易主体功能、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体系等,并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浙江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总目标是扩大医保目录药品的采购覆盖面,并不是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保障医保用药的需求。9月1日起,浙江将执行统一的医保支付标准,对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销售的医保药品,医保部门将按照省平台覆盖的药品品种和对应支付标准进行支付。与此同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自愿在省药品招采平台采购,提高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议价能力,降低其采购成本。过去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销售的个别厂家生产的药品,因企业自身原因尚未全部进入省平台在线交易,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包括进口原研药和国产仿制药品都有供应。
通过这次扩容,省药品招采平台在线交易药品从1.44万个增加到1.71万个,使定点医疗机构临床用药和零售药店采购经营有了更多的选择。
此前,我们也就方案内容进行了梳理,相关文章可点击下列标题查阅 :
连锁药店百强榜发布!国大、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上榜(附明细)
8月26日,2020全国药店周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年会、中国医药互联网经济年会召开,《2019~2020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综合实力百强企业》、《2019~2020年度中国连锁药店直营力百强企业》同时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8月22日的《对话》节目中表示,我国已于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Ⅲ期临床研究,是关乎疫苗能否上市进行大规模人群接种的重要一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杨晓明表示,6月23日,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启动仪式在中国北京、武汉、阿联酋阿布扎比三地,以视频会议方式同步举行。截至目前,入组接种人数已超过2万人,并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安全性非常好,有效性正在进一步观察中;入组速度好于预期,非常值得期待。8月20日、8月2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分别与秘鲁、摩洛哥以及阿根廷签订有关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合作协议并举行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全面提速。
8月24日,百奥泰发布公告,与百济神州签署授权、分销、供货协议,将公司BAT1706 (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相关知识产权及其在中国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下同)的产品权益有偿许可给百济神州。根据协议条款,百奥泰已同意授权百济神州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对BAT1706进行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百奥泰将保留除上述地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的相关权利。百奥泰将获得一笔首付款,并在达到注册及商业化里程碑后有资格获得付款,累计至多1.65亿美元。此外,百奥泰还将有资格获得未来产品两位数比例的净销售额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8月27日,拜耳公司宣布多菲戈®(氯化镭[223Ra]注射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伴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患者。
该药最早以Xofigo的商品名在2013年5月15日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型。
拜耳曾在2018年11月23日提交过氯化镭223Ra注射液的上市申请,遗憾的是未能获得批准。2019年8月23日,拜耳再次提交的氯化镭223Ra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得CDE承办。2019年9月,CDE按优先审评范围(一)3款具有明显治疗优势药品将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
各大药企上半年业绩披露,几家欢喜几家愁,恒瑞、石药、上海医药、君实、信达、国控......
2020年进入8月底,各大上市药企也纷纷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遭遇新冠疫情及行业结构性调整,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搜集了几家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及创新型药企的上年报,摘出其中关键内容,或许可以从中了解医药行业的基本经营情况。
恒瑞医药:持续稳健高速发展,总市值曾一度突破5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18.63亿元,同比增长25.56%,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高达16.48%。
石药集团:研发费用猛增,核心品种恩必普销售增长喜人8月26日,石药集团公布2020上半年业绩报告,营收125.9亿元,同比增长12.6%;毛利94.4亿元,同比增长20.8%。研发费用达14.52亿元,同比增加54.2%,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14.2%。具体产品方面,神经系统疾病产品恩必普(丁苯酞软胶囊及注射液)销售收入增加29.7%,欧来宁(奥拉西坦胶囊及冻干粉针)减少64.7%。抗肿瘤产品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津优力(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及多美素(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的销售收入分别增加70.9%、53.5%及23.7%。心血管疾病产品玄宁(马来酸左氨氯地平片及分散片)的销售增长亦达到30.6%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实现营收5.75亿元,同比增长8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6亿,亏损幅度较去年同期扩大106.07%。除了特瑞普利单抗(当期毛利率达90%)的销售增长外,分许可收入和服务收入也为收入提升贡献了新的增长点。研发开支7.09亿元,同比增长92%,主要用于关键临床试验,以及不断引进的各类合作研发、技术许可项目,将公司的研发管线拓展至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及JS016。截至2020年6月30日六个月的总收入为人民币9.84亿元,包括达伯舒®(信迪利单抗注射液)销售收入带来的人民币9.21亿元。达伯舒®销售及市场推广团队由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约700名员工扩增至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逾1,100名员工。达伯舒®覆盖范围由2019年12月31日的约2,000家医院及500间DTP/药房扩增至2020年6月30日的逾300个城市的约3,500家医院及900间DTP/药房。NMPA已正式受理达伯舒®用于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上半年收入约人民币 126.4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1.0%,其中,新产品销售占本集团总收入约34.8%,研发总开支约15.41 亿元,占集团收入约 12.2%。中国生物制药称,报告期内,谈判后的国家医保目录价格开始落地实施和全国带量采购对本集团收入和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此外,新疫情期间医院非急诊就诊人数大减,甚至很多科室暂时关闭,隔离措施使几乎所有现场形式的学术活动和医生交流完全中断,对药品销售负面影响明显。2020半年报显示,中国生物制药产品覆盖在肝病、肿瘤、骨科、消化系统、抗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其中,肝病用药的销售额约224864万元,占集团收入17.8%;抗肿瘤用药的销售额约401756万元,占集团收入约31.8%,其中千平注射液增长最快,销售额约1428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约84.0%;骨科用药方面,上半年销售额约101797万元,占集团收入约 8.0%;抗感染用药的销售额约人民币75336万元,占集团收入约 6.0%;呼吸系统用药的销售额约59732万元,占集团收入约4.7%华东医药:工业板块收入放缓,医药商业和医美业务板块营收则双双下滑报告期内,华东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66.61亿元,同比下降8.7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1亿元,同比增长8.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4.07亿元,同比下降4.59%。报告期内,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62.38亿元,同比增长6.44%。医药商业和医美业务板块营收则双双下滑,医药商业板块实现收入107.61亿,同比下降14.40%;医美板块营收仅为1.31亿,同比下滑50.66%。上海医药:工业板块逆势增长,互联网医药业务也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71.65亿元,其中医药工业实现收入116.75亿元,医药商业实现收入754.90亿元。归母净利润24.43亿元,同比增长6.84%,其中,医药工业及商业主营业务利润恢复增长,医药工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1.66亿元,同比增长7.40%;医药商业主营业务贡献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5.22%。今年上半年,医药工业板块仍实现逆势增长,这得益于公司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与契合市场动态的战术。报告期内,公司针对自身业务结构和产品特点,进一步优化明晰了创新药、仿制药、中药三大板块的发展路径,新设产品战略部、罕见病药品事业部、国际业务事业部三大事业部,启动多项重大工程,包括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及中试产业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高端制剂超级工厂项目、绿色精品原料药基地、生物抗体和ADC药物研发中试和产业化基地等。上半年,公司获得8个进口新药、2个进口创新疫苗的全国总代权,包括安进公司(Amgen)全球首款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梯瓦公司(Teva)全球首个氘代药物“氘代丁苯那嗪”、葛兰素史克(GSK)的重磅品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欣安立适)等。疫苗业务高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1.77亿元,同比增长49%。国药控股:上半年收入破2000亿元,零售、器械业务增长均超20%上半年,国药控股收入2037.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10亿元,同比增长1.04%;溢利48.03亿元,同比下降 3.32%;实现母公司持有者应占溢利28.96亿元,同比降低 2.67%。医药分销业务上半年收入1574.95亿元,同比减少4.38%,占总收入的75.91%;医药零售业务上半年收入110.16亿元,同比增长24.59%,占总收入的5.31%;医疗器械业务上班年收入378.73亿元,同比增加23.59%,占总收入的17.29%;其他业务主要包含实验用品的分销、制造及分销化学试剂、生产及销售医药制品,这部分的收入为30.79亿元,同比增加32.14%。国药一致:零售直销、零售诊疗销售、器械耗材均增长,医院直销、基层医疗销售收入双下滑国药一致完成营业收入271.70亿元,同比增长6.14%;营业利润10.14亿元,同比增长5.94%;2020年上半年,国药一致分销业务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89.82亿元,同比减少2.54%,实现净利润4.05亿元,同比增长0.38%。2020年上半年,医院直销销售收入115.16亿,同比减少7.6%;基层医疗销售收入9.74亿,同比降低8.1%;零售直销销售收入34.12亿,同比增长17.0%;零售诊疗销售收入7.70亿,同比增长24.4%;器械耗材销售收入21.79亿,同比增长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