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5 11:22 │ 来源:健康界 │ 阅读:1232
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幅扩大麻醉、儿科、感染、重症学科的招生规模;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必修课;将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必修并纳入考核……
医学教育的风向变化,关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从业环境和职业规划。
大力培养紧缺人才
近年来,部分科室医生严重短缺的状况一直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对此,在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方面,《意见》中专门提到,要全面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意见》明确,2020年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均须设置麻醉、感染、重症、儿科学科,大幅度扩大麻醉、感染、重症、儿科研究生招生规模。
文件强调,要优化学科结构,2021年完成医学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调整,将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纳入临床医学指导性二级学科目录并加大建设力度。统筹研究医学相关一级学科设置。修订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麻醉、感染、重症学科研究生课程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在医学领域新建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对于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的中医药话题,《意见》中明确,要强化对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教育,组织编写传染病学等医学类精品教材,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
另外,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方面,文件中强调,要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
文件提出,要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的选拔培养。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支持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
全科医生将成为基层首诊主力
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逐步扩大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3年内推动医学院校普遍成立全科医学教学组织机构,建设100个左右国家全科医学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2021年起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扩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此外,加强医学院校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的医教研合作,3年内建设30个左右公共卫生实训示范基地。
在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面,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扩大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开展医师科学家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
全科医生作为分级诊疗中担任基层首诊的主力军,未来国家会继续加大对其投入,全科医生也是医学生可以“另辟蹊径”的一条发展路线。
控高职、扩招研究生
在提升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层次方面,《意见》指出,严格控制高职(专科)临床医学类专业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缩减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过大的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紧缺人才倾斜。
《意见》中还强调,要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举办医学教育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深挖潜力,着力提升培养能力,积极扩大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在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中加大对医学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将基础医学等医学学科纳入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要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健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网络。将医务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情况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必备内容。
在《意见》中,医德医风的建设也被列为了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
此外,要将医德医风、法律法规、急诊和重症抢救、感染和自我防护,以及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知识与技能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
另外,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中,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强调临床实践等业务工作能力,破除唯论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