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知名专家创业获投资!未来打造200家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

时间:2020-11-17 09:31 │ 来源: 看医界 │ 阅读:1161

近日,由国内知名肿瘤专家丁罡教授领衔的玄合医疗获得天风天睿的千万级天使投资。


据了解,玄合医疗是一家提供肿瘤一体化全周期综合诊疗服务解决方案的医疗科技公司,致力于整合生物医药技术、医疗、护理、管理和患者教育等资源,共建肿瘤精准诊疗中心。公司以复发转移阶段的患者为切入点,解决大量的复发肿瘤患者需求和三甲公立医院不重视和不能接受诊治的矛盾现状。


而就在10月24日看医界传媒举办的2020上海医交会“中国品牌医疗颁奖典礼”上,丁罡领衔的玄合医疗-丁罡肿瘤诊疗团队荣获“2020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不仅如此,由玄合医疗发起成立的中国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联盟也在本届上海医交会上正式成立,联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肿瘤医协体中心(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百汇医疗、玄合医疗、联影医疗、张江生物医药企业、西山科技等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健康产业机构,提供一体化肿瘤专科全供应链服务,引起了与会人士的高度关注。


医交会大会副主席丁罡教授


35岁担任上海三级公立医院副院长,38岁晋升主任医师,39岁成为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成为首届“上海区域名医”,市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市医学领军人才……丁罡在体制内可谓一路顺风。然而,在年仅40出头的2017年,丁罡选择了离开体制,加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出任副院长及肿瘤中心主任。如今,丁罡已经在体制外执业三年有余,并多了一个创业者的身份:玄合医疗-丁罡肿瘤医生集团创始人。


玄合医疗究竟在布怎样的一个大棋局?作为长期临床专注于难治性肿瘤疾病的诊疗和较早探索综合性医院肿瘤多学科模式的专家,在医交会大会主论坛演讲时,丁罡明确表示,希望将他多年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看医界》就此专访丁罡教授,带您走进这位创业征程上的肿瘤名医。



不容乐观的肿瘤市场:市场大,医生缺!


2019年6月份,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重磅论文,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份(包括港澳台)居民的死亡原因,其中癌症排名第三。可以说,在中国,癌症是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这也是为何国人会“谈癌色变”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在2017年,国内超过20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25%。而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丁罡表示,中国的肿瘤发病率不容乐观,不但患者绝对数量庞大,而且死亡率也居前两位。尽管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十年时间,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到了40%,但是和欧美国家相比仍差距巨大。据介绍,早在50年代,欧美国家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就已经达到49%,现在接近70%。


“其中原因并非是我们医生水平不够,主要是我们的肿瘤监测水平还有待提升,再加上肿瘤的综合诊治能力较弱。”丁罡介绍,在国内,肿瘤只要被检测发现,基本已经到了中晚期,其中大约有2/3的患者根本无法手术,或者开刀了也容易复发。


实际上,随着患者生存率的不断提升,肿瘤逐渐变成慢性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的性质逐渐趋同。不过丁罡表示,根据流行病统计发现,人群分布活过72岁的肿瘤患者,一辈子能得肿瘤的概率已接近1/3了,危害依然很大。


虽然市场巨大,但令人忧心的是,我国肿瘤治疗基础极为薄弱,且主要分布在北上广三个地区。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丁罡表示,虽然政策不断要求提高基层医院诊疗能力,但是重大疾病还是集中到了大城市的医学中心。


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专业的肿瘤中心非常少,专科专家更少。丁罡介绍,我国百万人口中肿瘤专家只有20-25个,而欧美国家百万人口的肿瘤医生大约有60多个。“我们医生少,大量肿瘤病人分散在不同科室采取治疗,供需矛盾依然很突出,尚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玄合医疗肿瘤医生集团


计划在全国打造200家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


在丁罡的管理生涯中,创新是一直以来的追求。多年从事医疗管理,丁罡一直在带领团队开展新的尝试和探索。


九年前,丁罡还在崇明分院肿瘤科,即便身处体制内,日常工作极为繁忙,但丁罡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肿瘤病人,当时,丁罡团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肿瘤病人疼痛管理的智能app,主要做肿瘤病人的健康管理,管理病人的疼痛自我感觉。丁罡认为,技术应用到健康教育方面,是能够帮助政府和医院做好分级诊疗。


从传统模式来看,体制内大型医疗机构主要还是重技术、轻服务、轻管理,这一现实困境极为突出。丁罡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打造的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运作三年,他发现多学科综合结合个性化精准结合在一起这一诊疗模式非常符合患者需求。



“虽然未来肿瘤治疗是精准化的,但对于中晚期病人而言,依然需要整合各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效果。”丁罡认为,除了治疗技术手段外,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需要更好的环境和服务,要具备优质的环境,更要具备人文关怀。而目前体制内医疗机构主要靠技术垄断,要改机制并不容易,所以社会资本办医需要创新和差异化,这也是社会办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丁罡希望带领团队将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以及运营管理机制进行标准化输出。“这个标准包括了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以及服务输出,让更多的社会办医机构能够共享专科资源。”


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属于多学科共参与的模式,门槛和壁垒都很高。据丁罡介绍,20年前他从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毕业去仁济医院工作,这家一百多年历史的综合性医院居然没有肿瘤科。“一般来说,肿瘤科的正常运行需要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内科、外科、护理、信息等部门的支持合作,是学科群的核心,一个肿瘤科如果运行好,可以将医院的大部分科室都带动起来。”


不仅如此,目前的肿瘤治疗领域涉及到基因、生物工程、免疫、遗传、信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这些都属于前沿和活跃的健康产业。丁罡认为,发展创新性肿瘤综合中心,不但可以解决社会看重大疾病的需求,还可以与大健康产业有个多元化融合。


“结合了供应链,未来不仅能提供医疗服务,还能将最新的产品和手段融于治疗过程中,帮助社会办医机构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这,也是玄合医疗携手几大知名的大健康产业机构,成立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联盟的初衷。


丁罡认为,医疗是服务行业,注定需要本地化。当地的患者就近体验,需要本地文化的趋同,才有最佳就医感受。因此,对于上海地区以外的医疗机构,前期合作,将以轻资产输出管理技术理念为主结合互联网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就近看病体验。但在上海地区,会重资产建立中心平台。


谈及五年规划,丁罡表示,玄合医疗希望在五年内可以在全国建立200家肿瘤的分级诊疗网络,其中包括多个地区级的疑难诊疗中心,主要根据地区肿瘤患者收治情况而定。对于可以合作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分层分阶段去进行评估、试点培育。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