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5 09:15 │ 来源:赛柏蓝/风云药谈 │ 阅读:1931
在医保控费的大潮中,没有品种能够独善其身,企业如何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战略决策,如何确定未来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定位,下述数据或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近日以来,有关第四批全国集采和地方带量采购的消息此起彼伏,牵动着无数业内人士的心。
据风云药谈梳理和分析,500大目录的推进中,有33%(158个)的药品仍处于无特殊情况未“带量采”或全国集采的产品,按照网传要求,预计进度是到2021年覆盖250个,2022年全部完成带量——这些品种在未来将大概率被纳入集采考虑范围内。
(图片来源:风云药谈)
按照此前流传的信息:
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覆盖前80%的药品约500个(各地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数量),到2021年覆盖250个,2022年要全覆盖。国家没有开展的,由各省组织开展。
化药,生物制剂,中成药都要纳入集采,具体包括覆盖采购金额前80%的品种。各省不要担心流标,流标的产品及时上报国家医保局,进一步研究原因。
此前,赛柏蓝也在峰会上确认:广东近期将启动500个品种带量采购工作,目前还在研究各项细节。
根据梳理品种,已有174个药品被纳入带量采购中,距离2021年覆盖250个仍有76个品种的差距,未来一年仍有更多的品种需要被地方带量采购纳入考虑。
某种程度上,随着500品种的梳理清晰,已经有一批明确的药品还未能被纳入集采中,其或将进入带量采购的高危名单中。
风云药谈认为,仍未被纳入集采的产品应该会是各省份接下来“带量采”的优先选择,可能会是第二批,可能会是其他形式,可能会是联盟地区无单省“带量采”的优先选择。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药品销售额为13759.4亿元,此次集采覆盖前80%的药品,市场销售额则涉及超过11000亿元,对之后的临床用药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日前有消息显示:集采常态化开展是必然,第四批集采的方案正在筛选品种;品种范围将扩大,扩展至注射剂,将考虑生物制品(胰岛素)和中成药;对部分临床替代性简单明确的品种,将探索按适应症招标。
至于地方采购,由于未过评品种情况复杂,采购模式多样化造成混乱,国家医保局将出台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使所有药品都有其合适的采购方法。
据梳理,500大目录中,共有39个品种属于生物药和其他品类——隶属于500品种,证明其采购金额和采购量已经符合带量采购的基本条件,则或成为第四批带量采购优先选择。
(图片来源:风云药谈)
其中不乏利妥昔单抗注射剂、曲妥珠单抗注射剂、门冬胰岛素注射剂、贝伐珠单抗注射剂、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剂型、地特胰岛素注射剂型等广受关注的品种。
西南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生物制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晚于化学药和中成药,部分产品的质量层次较高,研发难度较大,生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市场竞争相对缓和;同时,我国生物制品整体产能较低,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大,很多企业难以保证供应量的稳定,也对带量采购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难度。
根据资料显示,生物制品的带量采购未来仍将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渠道销售,销售额较大并在医保目录内的产品——重组蛋白类药物如胰岛素是集采的重点领域,后续会加速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也有可能进入集采。
按照全国集采的遴选范围,能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原则上是临床使用量较大、比较成熟,且有多家仿制企业生产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比如第二批的筛选原则是“在2019年10月31日前,原研+过评品种+参比制剂超过3家企业(即2+1)就可能会被纳入。”从最终实际的入选品种情况看,大部分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家数均大于等于3家。
为了与全国集中采购做区分,省际带量采购的遴选条件主要为采购金额较大、竞争充分、临床使用成熟,且未过评品种。
从竞争充分、“多家”这类条件来看,独家品种仍然处于政策盲点区,据统计,500名单中仍有41个独家产品,在未能探索出对独家品种的成熟带量模式之前,这些独家品种或许尚处于「安全区」,但毋庸置疑,这也只是暂时的。
(图片来源:风云药谈)
此前7月流传出来的座谈信息显示,中成药的独家品种不在考虑范畴内。虽然其尚处于政策盲点中,但有业内专家告诉赛柏蓝:未来独家中成药的采购一定会开始,有可能是双管齐下,医保谈判重新制定医保支付价;集中采购带量谈判降价——总的来说,二者合一,总会对中成药的独家品种下刀,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在医保控费的大潮中,没有品种能够独善其身,企业如何根据市场信息进行战略决策,如何确定未来的产品结构和产品定位,上述数据或能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