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3 17:39 │ 来源: 健识局 │ 阅读:1432
随着前三批国采落地影响凸显,第四批国采已箭在弦上。
近日,业界消息显示,第四批国采有望于2021年1月份开标。
按照国家医保局此前透露的信息,国采频率将提高到每年两次,注射剂比重将加大。同时,带量采购也将启动触发机制,也就是说,一旦符合一定条件,就会启动国采。
随着一致性评价不断有喜讯传来,健识局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至少已有70个化药品种满足开展国家带量采购的条件:过评企业家数,原研药、参比制剂企业数超过3家。
虽然中成药、生物药似乎仍有技术难题未打破,分析人士还是倾向认为,至少胰岛素,以及已形成三足鼎立、甚至四方混战的生物制品将很快启动国采。因此,可以预见,77个大品种有望被纳入第四批国采。(翻至文后,查看77个大概率进入第四批国采产品详情)
在以往报价中,低至一分多的卡托普利、二甲双胍,2块钱的枸橼酸西地那非等,都是令行业震惊但是却真实存在的报价。近期,在地方集采中,阿司匹林更是报出了单片不足6厘的超低价。
对此,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组长章明在行业大会上呼吁:企业要在合理测算成本的基础上理性投标。
从有资格参与第四批国采的品种目录看,泮托拉唑钠、罗哌卡因等,都是年销超10亿元的大品种。
其中,罗哌卡因作为氨基酰胺类局麻药物,自2005年以来,其市场主导一直牢牢握在原研企业阿斯利康的手里,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后是齐鲁制药,占13.86%的份额。除了这两家,有资格参与竞争的山东华信制药、石家庄四药当前的市场份额连TOP5都没能进入。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2019年该品种的市场规模接近90亿元。在地方带量采购中,这一品种也常常被点名。
统计数据显示,武田旗下奈科明占比约为26.8%,扬子江药业、杭州中美华东的占比分别在22.8%、15.3%。11月份刚过评的奥赛康药业市场占有率不足1%。
前述这些市场份额只占零头的企业一旦中选,相关品种的市场份额将发生剧变。这意味着,为了成功逆袭,企业很可能会报出惊人的低价。
国采倒逼之下,过评仿制药的临床使用占比已经大幅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对原研药和未过评仿制药的双向替代。
据媒体近日报道,在执行第三批国采较早的上海,有医院甚至一刀切下架了所有未中选药品,尽管此举很快被医保部门发文叫停,但是,此举背后,医疗机构对中选药品的青睐已经展露无遗。
这对于原本占市场主导的原研药产品无疑是不小的打击。从前期执行情况看,原辉瑞普强的中国区业绩也在2020年三季度首次出现下滑,辉瑞方面称是立普妥、络活喜未进入集采造成的影响。
不久前,辉瑞普强与迈蓝合并成立晖致公司,晖致马上就开始调整团队,包括销售团队在内的至少300个岗位将被裁撤。
健识局统计看到,前三批国采112个品种的平均降幅都超过了50%,按照约定采购量计算,全国公立医院每年的药费从659亿元降到120亿元,每年节约539亿元。
从行业角度看,由于市场规模萎缩了81%以上,相关企业的相应销售团队已大幅调整。
结合临床用药倾向性价比高产品的新特点,国采和地方集采轮番轰炸之下,医药行业的2021年将更加艰难。
从数据上看,中选品种放量很令人心动。医保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4+7试点的实际采购量已经达到了约定采购量的240%,扩围后采购量也达到了约定量的2倍,第二批国采执行半年就100%完成了约定采购量。而且还会“持续”放量。
表面上看,本土药企对带量采购充满热情,动辄降价90%争夺市场。实际上,非专利药特别是仿制药微利已成定局。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否中选,无论是否放量,相关企业的收入都将大幅缩水。
以中国生物制药集团为例,其肝病、心血管、镇痛等多个主要产品纳入前三批国采,降幅大多超过90%,涉及营业额大幅跳水。以该企业的恩替卡韦为例,集采后,其肝病领域今年前三季度收入总额同比下降39%。
可以看到,在第四批国采预测名单中,中国生物制药旗下的正大天晴又有氟维司群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沙格列汀片等在列。近日,其股价已经在持续下滑。
此外,齐鲁制药有七个产品在列,包括帕瑞昔布钠注射液、马来酸阿法替尼片等;石药集团的利伐沙班片、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等也面临降价。
近年来,仿制药企业也在积极转向仿创结合。行业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238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只有231.51亿元。2020年仅上半年,278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就累计增加到了350亿元。其中,恒瑞医药、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等都达到了14亿元以上。
第四次国采当前,有了前三次的经验,跨国药企是否还会“潇洒”退出?齐鲁制药又会报出几个最低价?泮托拉唑等产品市场是否会出现大颠覆?都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看点。
附:大概率纳入第四批国采的品种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