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07 08:52 │ 来源:中国药店 │ 阅读:1192
“借助便利店的属性对比,从消费者对于药店功能定位角度审视药店发展路径。”
药店,顾名思义即出售药品的商店,同时涵盖健康品、医疗器械等领域,主要满足周边居民慢性病、常见病、营养保健等需求。
便利店,居民区附近、经营即时性商品或服务的商店,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
从这两种类型的商店定义来看,有共通之处:
便利店与药店(尤其是社区型药店)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0-1000米,抓住覆盖区域内消费者是客流的核心,打造特色是扩大半径、增加客流的路径。与之对应的是大型超市与医院,它们的服务半径根据品类、服务、特色优势可成倍增加。
便利店提供烟酒、零食、水果等日常所需,如果需要超出这个范围,那便会将超市作为首选。社区型药店的核心品类也是感冒、止咳、关节病、三高、妇科等常规需求。对于急、重、不明原因的病症患者便会将医院作为首诊选择。
大多的便利店不推荐,消费者选购商品结帐走人。
大多药店要推荐,一是专业性原因,消费者不会选择。二是出于利益考量,更换高毛商品,或联合提高客单价。
但不论是哪种商店,消费者在成交过程中都占据主导位置,根据商品质量、价格、专业认可度、服务做最终决定。
药店的基础属性类似于药品的便利店。两者在服务人群、商品类别、成交模式上具备很多相同属性,在发展路径上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
品类管理是便利店的核心,药店同理。顾客根据需求点购日常用品或者药品,如果缺失将留下品类不全的印象,下次购买时便会造成心理阻碍。
药店如果遇到商品缺失时,需登记顾客需求,告之来货时间,并及时进行反馈。
当然,药店不仅要亡羊补牢,更要未雨绸缪,做好品类规划。
品牌商品不仅是客流的来源,也是商店形象的体现,与商店品牌息息相关。顾客放眼望去全是陌生的品牌,“杂牌店”的印象是很难更改的,药店需要追求利润,也要找到结合点,品牌企业二线产品、品牌产品与高毛品类的有效联合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门店的干净、整洁、美观不会让顾客望而却步,对于药店更是如此,建立专业形象,商品陈列整齐、关联合理、灯光明亮、宣传品科学客观对于顾客而言都是增加信任的因素。
除以上几项外,产品价格优势、服务态度、专业度也是提升客户粘性的要素,药店在顾客最重视的因素上绝不可以减分。做好这些是建立特色的基础。
对于药店而言,传统的扩大服务半径的方法就是粘性与特色优势,如今社群营销提升了便利店的顾客粘性,对于药店而言,更具备天然的专业优势。O2O扩大了便利店的服务半径,很多药店已经开始尝试,未来也必然是趋势。特色优势的建立源于药店的自身定位,全品类管理做不到,在某个领域完善深耕也会针对人群扩大半径。
从药店最原始的功能出发,从消费者对于药店的定位出发,从满足消费者基础预期的角度出发,结合不断升级的营销思路与工具,也许会让药店的发展更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