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28 08:37 │ 来源:健康界 │ 阅读:1714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
明确会议指出,医疗服务价格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稳定调价预期,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改是块“硬骨头”,“腾笼换鸟”式的改革如何切实降低百姓就医负担、更好地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并平衡好各方利益,无疑是个系统性的大工程。执行多年的医疗服务价格已无法与当下的社会物价水平相匹配。怎么改,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正如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詹积富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所说,医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改变医院的运行机制,让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与老百姓的利益诉求相向而行。
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合理补偿机制
前文中提到的高规格会议为本轮医改定调。
会议指出,近几年,党中央部署推动一系列改革,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集中招采和加强成本控制,把药品耗材价格降下来了,老百姓负担减轻了,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了条件。
会议强调,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要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更能适应临床诊疗和价格管理需要。要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平衡好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总量范围内突出重点、有升有降。
要结合医疗服务特性加强分类管理,对普遍开展的通用项目,政府要把价格基准管住管好;对于技术难度大的复杂项目,政府要发挥好作用,尊重医院和医生的专业性意见建议,更好体现技术劳务价值。
要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调价的启动条件和约束条件。要搞好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价格机制稳定运行。要积极稳妥开展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分级诊疗、医疗控费、医保支付等相关改革,形成综合效应。
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改革要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但也不能乱花钱
事实上,改革的样板早就存在。
2019年11月,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旨在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而三明医改经验最核心的就是按照“腾笼换鸟”的思路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
曾经亲手“操刀”三明医改的詹积富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达了对本次改革方案的认同。他说,医改要靠各地党委政府的一把手敢于担当,从领导体制到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再到运行机制进行大范围的改革,要让院长不愁没钱花,也要让院长不能乱花钱。
起始于2012年的三明医改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詹积富将其表述为6句话:管好医院户头、斩断药品抽头、用好基金寸头、激励仁心笔头、减少病人床头、延长健康年头。与此同时,逐步建立起政府办医责任体系、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健康管护组织体系、健康绩效考评监督体系。
詹积富向健康界特别提到,在此过程中,要斩断药品耗材的灰色利益链条,同时动态调整理顺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重新制定以健康为中心的医保支付制度、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管护组织、打破过去用包含药品耗材和检查化验收入在内的医疗总收入来计算提成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一套对人民健康负责的健康绩效考核评价监督体系等工作,这亦是以健康为中心、实现医防融合的5个必要条件。
“医保基金用于看病是必须的,但用于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要把医保基金从只能支付医疗上升到医疗和健康管护。”他说。
价格怎么调?看看“过来人”的做法
毫无疑问,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是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关键环节,调整价格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降低药价,调整服务价格更容易被患者感觉到,这是人性使然。因此服务价格到底该怎么调,是个很大的难题。
对于如何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在《第一财经》撰文称,建议在地市统筹和总额预算管理的基础上,综合医院实行DRG打包付费、结余留用(危重病组开包DIP、合理超支分担)的付费机制,由此形成医保基金支付与医护服务绩效挂钩的点值,这是价格调整机制奠定基础。
同时,医疗费用构成要合理,杨燕绥建议,医院在医保预付和费用收入的基础上进入成本管理,实行医药护技管比例管理法,其中医务人员(含护理、医技、管理人员)收入占比达到60%,剩余40%为药品、检查、设备、后勤等占比,建立医保医药协同发展的价格调整机制。建立总额付费机制,实施居民健康状况评估、家庭医生工作绩效评估、建立按人头加权的预算机制,形成“总额预算、结余留用、钱随人走、绩效奖励”的付费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医疗价格调整的经验,早已为改革累积了充分参考。
为了让医院不亏损、患者少花钱,2018年12月底,北京推出一套改革“组合拳”——以“五个一”(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为核心内容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
所谓“一降低”,即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验项目价格,控制检查费用;“一提升”,是提升中医、手术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一取消”,是取消医用耗材加成,降低耗材价格;“一采购”,是实施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和药品带量采购,进一步腾出费用空间;“一改善”,是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获得感。
健康界采访北京多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获悉,在收入水平上,大家并未感知到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这亦从侧面反映出北京市卫健委此前曾表述过的观点:首都在破除存在61年的药品加成机制、又以改革之姿告别以耗养医之后,多数医院整体收入与过去持平。
对于价格具体该如何调整,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健康界特约撰稿人码万祺认为,手术费、挂号费、护理费等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费用,在调整过程中,政策要予以合理支持,且不同地方享受一定灵活度。
调整幅度原则有三:一是以诊疗项目受带量采购影响前的实际价格水平,进行适当增补;二是以诊疗项目纯粹的技术、劳动价值及绩效考核水平为前提,适当匹配;三是以诊疗项目创新特色及患者获益程度给予倾斜支持,如药事服务费、介入手术、特色中医等。“当然,也可能交叉使用,要综合权衡,这一定避免不了‘吵架’。”码万祺说。
改革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医疗服务合理定价很难一蹴而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状况去合理制定改革方案,并且在实现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