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7 10:45 │ 来源:赛柏蓝 │ 阅读:1111
在国家医保局对农工党中央的回复函中,坚定了促进国谈药品落地的信心。
国家医保局在回复函中提出三大措施以实现目标:一是指导地方建立“双通道”管理机制,二是调整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考核机制,三是充分调动医疗机构配备谈判药品主动性、积极性。
其中,卫健委与医保局联手,在考核机制上进行优化。
比如,“合理使用的谈判药品单列,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次均费用等影响其落地的考核指标范围“(具体见下图)。除此之外,“对实行DRG等支付方式改革的病种,及时根据谈判药品实际使用情况合理调整该病种的权重”,对于暂时无法进院的,“但临床确实有需求的谈判药品,建立绿色通道纳入临床采购范围”。
图:回复函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家医保局将使用监测系统,对国谈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厂家也可以申请查询相关数据”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药师黄富宏表示。
121个药品谈判或竞价新增入医保
有多少能顺利入院?
新版(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显示,共有121个药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新增进入目录。
“121个药品,刚开始估计也就三四十个能入院,不同体量、规模的医院,最终进院的药品数量不同,大三甲估计能进四五十个,但小三甲估计也就二十个左右”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主任药师黄富宏表示。
对于医保目录内的药品最终能否进院,最终还要看临床的认可情况。“看临床价值,如果产品的适应症,本身没有替代的产品,可能比较容易进院”黄富宏表示,像“中成药,本身同类品种比较多,可能落地困难点”其进一步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谈药品中,中成药比例有所提升。
在分析国谈药品落地情况时,黄富宏表示,卫健和医保部门联手,在药占比、次均费用考核、部分国谈药品DRG/DIP权重有放宽,是国谈药品落地的利好之举,但其也表达了些许担忧:第一,医保药品与集采药品可能有冲突,医院集采药品有KPI指标,也就更注重集采药品的使用情况,“如果有相同适应症且集采药品价格更低时,可能国谈的药品新进院就较难”;第二,目前产品虽通过医保谈判已降低药价,但很多医院还是会通过企业公益赞助等形式,进行二次议价。
也有企业人士表示,医保目录进是进了,临床一直没处放,最后又退了。由此可见,进医保已不是万能,最终还要看临床,以及企业在合规情况下,准入团队是否强大。
没有通过药事会的国谈药品,“根据临床需求,医院可以临时采购的形式入院,一般临时采购并非常规储备药品,所以采购量也是根据临床实际需求,一般量不会很大”黄富宏表示。
总的来说,国谈药品能不能顺利进院,还要看临床价值,以及企业在合规下,如何做好准入工作。
03
DTP药房:低毛利,有情绪
“双通道”如何真“通”?
无法进院的国谈药品,会盯住院外市场。
是否会利好“双通道”下的DTP药房?近几年低毛利也让DTP药房多少有些“抱怨”。
根据2022年西普会期间,默克中国医药健康全国零售销售负责人黎光来分享的一组数据,新药,尤其是肿瘤药在“双通道”的落地下,留在DTP药房的新药市场份额在30%左右。
对DTP药房来说,虽卖着高客单价的药品,但毛利率低也让DTP药房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顺畅。
十年前,DTP药店毛利率可以达到10%,现在“一些药品只有3.5%的返点,完全无法支付高额的雇佣药师等的费用”一位了解DTP药房的人士表示。
关于如何理解医保双通道是否真的“通”了?
河南润禾贰拾肆小时医药连锁药店总经理潘琦曾表示,“从政策角度,要看各级医保局对政策解读是否一致,药品目录、报销标准、报销方式是否统一,执行细则是否清晰。从产品角度,很多药店面临产品授权限制、市场(县级)限制等;厂家的战略布局是否将院外做为重点市场及对业务人员是否形成院内院外一体化管理;药店自身合规、服务、理念等是否能支撑双通道”。
国谈药品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目前来看,从政策宽松环境角度,已走出几百米,但从落地角度,还需要卫健、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企业(厂家)、双通道药店携手走完最后几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