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18 │ 来源: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 阅读:1063
2023年5月18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开展针对眼科人工晶体和骨科运动医学类耗材的集采。
一向被视为“集采避风港”的运动医学耗材成为了第四批全国高值耗材集采的对象,再次颠覆了医械人的原有预判。
这也意味着,轰轰烈烈的新一批集采即将来临,处于风暴眼中心的经销商将迎来新一轮的生死之战。
实际上,近年来带量采购政策提速扩面,“豁免集采的蓝海”期许接连被打破,就连创新医疗器械也未能幸免。
月前(2023年4月),郑大一附属医院发布了《关于第二批河南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联盟采购拟中选结果的公示》,其中就包括身为创新医疗器械的神经介入类医用耗材瘤外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随着越来越多的耗材纳入集采,医疗器械行业的“去经销商模式”也愈演愈烈,厂家直接对接医院和政府单位,传统销售路径被切断,医械经销商难字当头。
随着集采大潮的推进,“价”与“量”的颠覆下,大批械企也是“求生欲”满满,包括美敦力在内的头部械企纷纷加快在本土化进程上快马加鞭,短短数月时间,强生、西门子、波士顿科学、奥林巴斯争先斥巨资在中国本土加码布局,以国药、九州通为首的流通巨头也愈发成了“香饽饽”……
从生产本土化到流通本土化再到研发本土化,许多进口厂商已经完成了本土化转型,随之而来也打破了“进口对比进口,国产对比国产”这一医院组织的原本内部评审结构被打破,直接后果是,原本纯本土品牌便失去了价格优势,这一大山则再度压到了经销商的肩膀上。
除去价格和渠道上的压力,经销商交易的监管趋严化也给医械销售们戴上了“紧箍咒”。
在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强调:没有侥幸带金销售的生存空间。
这就意味着,未来医械销售们想赚钱,只能拼销售技巧和销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