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4 15:46 │ 来源:药新谈 │ 阅读:1101
“双通道”政策的不断扩面正在改变新特药的生态...
最近,广州市医保服务中心公示的《首批“双通道”药店评估入选药店名单》让人耳目一新:共30家药店纳入“双通道”管理,约1/4为互联网平台的实体药店。其中,包括圆心科技、阿里健康等平台的药房,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丰富了“双通道”试点的内涵。
更值得玩味的是,京东健康前不久宣布扩展真实世界研究(以下简称“真研”)业务,将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率先用于心血管疾病。随着越来越多新特药加速在线上渠道首发,平台型企业布局“双通道”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目前,湖北、广东等地已公布入选“双通道”药店名单,山东的“双通道”药店已实现县域全覆盖。而去年以来,山东省谈判药品通过“双通道”药店已惠及60万多人次,这些新业态或新进展正在改变格局。
处方外流提速
院外市场迎利好
近年来,山东、江西、甘肃、广东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探索建立在政府监管下的处方流转模式。
3月25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医保局等28个部门研究制定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将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指导性文件,完善技术路线设计,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随着未来指导性文件政策的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模式落地或将提速。
在业界看来,处方流转平台也将成为处方外流的主要载体。随着覆盖省级的处方流转平台落地,将对区域市场的处方药流动产生巨大影响,也给承接的零售药店带来更多的流量机会。
处方流转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随着药占比、零差率、分级诊疗、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措施实施,以及“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模式逐步形成。从2020年以来,叠加疫情影响,医药分开、医院处方外流明显提速,院外市场持续扩容。
有调研机构报告称,到2028年,处方外流的市场规模将超过7200亿元,连锁药房将承接5000亿元。随着“医药分开”政策的进一步推行,未来处方外流将直接惠及医保门店、院边店及DTP药房。也有观点认为,随着医改政策推进,未来医院门诊药房或将取消。
值得关注的是,在很多医保谈判药品无法进入医院渠道下,创新药的处方外流成为大趋势。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提供的一项数据,近两年上市的创新药,其销售渠道主要是在DTP药房(销售占比可达90%)而非医院。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在城市实体药店中,抗肿瘤用药以高价、多种新药加入等特点呈高增长态势,以高达60.8%的复合增长速度进入药品亚类的第一名。
基于此,日前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对于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品种,及时纳入“双通道”管理。
这也被业界视为院外市场迎来新的起点。“双通道”管理机制同样提到,将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部署处方流转中心,连通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保证电子处方顺畅流转。
对于企业来说,院内、院外市场亦面临新的布局策略。以跨国药企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尤其针对国采未中标品种,纷纷加大院外零售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多医药工业企业、创新药企也宣布启动处方药新零售战略。
与此同时,国控、上药、华润等医药流通巨头,大型连锁药店作为承接处方外流的重要力量,持续积极布局,做足承接处方外流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