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1 09:13 │ 来源:赛柏蓝 │ 阅读:1095
多地开启第九批国采第二备供企业申报确认工作,目前又有82个大品种满足国采基本条件。
01
82个品种,满足国采初步条件
2023年来,国家医保局曾多次派出代表赴地方调研医药集中采购和集采落地工作,并提出要“进一步坚定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信心决心”,一直一来,集采都是国家医保局工作的重心之一。
近段时间,多地陆续开展第九批国采第二备供企业申报确认工作,包括四川、江西、贵州、安徽等。第九批国采涉及第二备供企业的包括阿托品、多巴胺、乌拉地尔、氟马西尼、胺碘酮、葡萄糖酸钙、缩宫素和硫酸镁等8个品种。
从首轮“4+7”到现在,国采规则不断完善,也更加注重量的执行。第九批国采的采购期长达近4年,对相关药企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国采标期的延长,将更有助于行业格局的稳定。
目前来看,集采中标依然是不少药企抢占市场的重要方式。不过,对于部分品种,特别是原有市场份额较高的品种,可能会增加其竞标的压力。
第九批国采预计明年3月执行,按照既往批次的国采时间推算,如果开展新一批次的国采,或许会在明年3月左右。
从既往进国采的品种看,竞争格局满足5家及以上是触发国采的条件之一。根据米内网数据,目前已有82个品种满足5家及以上的竞争条件,2022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570亿元。
82个品种中,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大于10家的品种已经有不少,涉及舒更葡糖钠注射液(14+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11+0)、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15+0)、磷酸西格列汀片(21+1)等。
从具体的品种看,注射剂依然占多数。自第五批国采起,注射剂占比均超四成。第五批至第九批国采注射剂占比分别是43%、45%、67%、49%。注射剂的主要“战场”在公立医院,一旦丢标,影响也远大于其他剂型。
02
国采规则仍在完善,行业变化持续
日前,在由赛柏蓝承办的第42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对于化药,集采推进持续影响竞争格局,影响企业业务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传统优势企业行业地位经受挑战;一些纯B证的MAH企业成为新进入者,MAH+CRO+CMO,逐渐成为仿制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源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从市场上看,药物集采前后销售发生变化较大,同适应症中创新药持续放量,从企业的经营角度看,多数企业均在布局吸入制剂、微球及缓控释等竞争壁垒较高的新品种,抑或向创新转型,布局创新药。
整体上看,各类适应症产品集采基本都已覆盖,其中糖尿病、血脂调节2个领域国采的药品金额占比已超60%。考虑创新药、独家品种基本无集采风险,预计存量市场后续受集采影响的频率、程度放缓,主要利空因素影响逐步减弱。
5年集采,深刻影响着药品市场的变化。后续如果开展新批次的国采,规则或许可以从历次国采中窥见一二。
第九批国采,更加注重带量比例,针对抗生素和特殊药品的带量比例进行了调减。对国家重点监控品种和抗生素等药品带量“特殊”,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推动药品合理使用、适应临床需求的原则。
中选规则上,设置“Top4+Bottom2”的新规,入围企业同品种按“最高单位可比价/最低单位可比价”计算比值进行排序,所有品种比值结果降序排列中前4名的,及后2名且不满足降幅≥30%或单位可比价≤1元的,最高单位可比价企业不获得拟中选资格。这一规则进一步优化了第七批国采的“Top6”的淘汰机制。后续如果开展新批次的国采,在第九批国采的中选规则上,或许又会出现新的优化。
在历届的国采中,化药是主力军,但第六批国采对胰岛素进行了专项带量采购。目前市场上,生物药、中成药大品种也不乏一些,具体下一批国采是否会开展,又会从哪类品种出发,有待官方消息。
附:符合申报条件企业数达5家及以上且未纳入集采的化药(图源/数据:米内网;数据统计截至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