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285家药企研发投入公布,创新实力PK

时间:2024-05-16 16:19 │ 来源:赛柏蓝 │ 阅读:1061

2023年A股年报季收官(除个别无法出年报的企业外),共有化学制药、中药II和生物制药(根据申万2级分类)企业近290家,其中有明确发布研发投入情况的285家,合计研发人员数超过11万人,投入研发费用870余亿元,同比增长8.81%,是同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4%的两倍多。


01

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情况分析


总体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营业收入*100%)为8.11%,较2017年同统计口径200余家药企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约4%实现翻倍;相应地,研发人员数量也较彼时的约6万人接近翻倍。


从细分行业来看,化学制药的企业数量较多,比生物制药和中药II之和还多,因此总研发按投入费用、研发人员数量均为最高,其次为生物制药企业,而中药II的总研发投入费用仅为百亿余元。


从研发人员人均花费及研发投入强度来看,生物制药企业最高,人年均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43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7%,主要系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商业化销售产品数量有限,但研发管线临床费用较高。


如百济神州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就接近13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3%。


其次为化学制药,人均投入研发费用接近7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和纳入统计的285家企业的平均水平接近,最低的为中药II,人均花费研发费用不到45万元,研发投入强度不到2.8%,远低于三者合计的平均水平8.11%。   


图片注:数据根据巨潮资讯网数据中心数据、上市公司年报整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费用/营业收入*100%,下同。

02

研发费用总投入超过10亿的企业


研发投入费用的高低是药企研发实力的最直观体现。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超过10亿元的有13家,其中研发费用投入前三位的是百济神州、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分别接近130亿元、60亿元和50亿元,与其他企业拉开了较为明显的差距;排在第4-7位的分别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长春高新和健康元四家,年研发投入在15-20亿元之间,其余的人福、丽珠、荣昌生物、华东等几家也在10-15亿元之间。


图片注:数据根据巨潮资讯网数据中心数据统计。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肿瘤创新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创新性疗法,公司在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开发、监管审查、生产、商业化推广等多个环节持续投入。


2023年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28.1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90%。研发投入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合作研发等。


从研发投入构成上看,临床研究与服务费是最大头的投入,超过42亿元人民币,其次为员工工资与福利,接近39亿元,此外材料费接近17亿元,合作研发费用接近7亿元。


百济神州的研发人员数超过3700人,根据披露的员工工资与福利的金额推算,年人均员工福利超过了100万元。   


图片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在研发成果方面,百济神州目前合计有超过50个临床前项目,其中大部分具有同类最佳或同类首创的潜力。其中主要在研管线产品研发进展如下:


图片图片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此外,2023年通过审批的项目也超过40项,为未来的商业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的研发以创新和国际化为导向,围绕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深度孵化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创新产品管线,提升 FIC(First-in-class,即同类首创)与 BIC(Best-in-class,即同类最佳)产品的研究与临床开发能力,加快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转化落地。  

 

2023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共计 59.37 亿元,同比增加0.88%;其中,研发费用性投入为43.46亿元,同比增加1.02%。根据其费用结构来看,人力成本是占比最大的投入,超过16亿元人民币,根据其研发人员接近3500人推算,年人均员工薪资福利约为47万元。此外,临床试验及技术服务费接近12亿元,是排第二位的支出。


图片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2023年,复星医药共有6个创新药的8项适应症获批上市。其中,首款生物创新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于中国境内新增获批两项适应症(即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单抗药品。


此外,斯鲁利单抗注射液(PD-1抑制剂)亦已获印度尼西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BPOM)批准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系该产品首次于海外市场获批上市,也是首个在东南亚国家获批上市的国产PD-1单抗。


合营公司复星凯特的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于中国境内新增获批二线适应症(用于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在一线免疫化疗后12个月内复发的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r/rLBCL)),可惠及更多一线免疫化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


此外,根据全球医药智库信息平台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 发布的《2023年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分析》白皮书,2023年复星医药再次入选“全球医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Top25”。


恒瑞医药


经过近几年研发的大力投入,恒瑞的研发人员队伍由2017年的2000多人攀升至2023年的5100多人,先后在连云港、上海、成都和美国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和临床医学部。


研发投入方面,为保证创新产出,恒瑞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2023年恒瑞累计研发投入61.50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49.54亿元。


从费用投入的结构来看,最大头的是人员人工费用,超过18亿元,根据恒瑞研发人员5100余人来算,年人均工资福利为35.5万元。此外,第二大研发投入项是设计试验费用,超过11亿元。


图片   

注: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研发成果方面,恒瑞不断完善已建立成熟的化药(含多肽、PROTAC)、单/双抗体药、ADC药物、小核酸、核药等技术平台,初步建成多特异性抗体、双抗ADC平台,积极探索PDC、AOC、DAC、mRNA等新分子模式平台,并尝试开拓结构生物学、AI药物研发等平台。


恒瑞的ADC平台已有11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其中自主研发的抗HER2ADC产品SHR-A1811,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会上首次披露了晚期实体瘤全球多中心Ⅰ期临床研究数据,展现了具有竞争力的数据,SHR-A1811目前已有五项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恒瑞自主研发的KRASG12D抑制剂采用脂质体包裹制成,是全球首个脂质体KRASG12D抑制剂,具有靶向给药、利用不同的渗透性和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来被动地靶向肿瘤组织,可控且持续进行药物释放等优秀药学特性,其Ⅰ期临床研究成功入选2023ESMO大会优选口头报告,是全球首个披露临床疗效数据的KRASG12D抑制剂。


2023年恒瑞医药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7个、改良型新药制剂生产批件5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4个;取得4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72个、仿制药临床批件4个;5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1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1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此外,2023年恒瑞共有14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

 

附:285家制药企业2023年研发投入相关数据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