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中心
适用于联众药械圈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商产品,查看代理申请等。
药直聘
适用于药直聘小程序,可发布和管理招聘职位,查看简历申请等。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联众药械圈 - 会员中心

切换手机验证码登陆

联众药直聘 - 会员中心

切换账号密码登陆
大型药企,架构将调整

时间:2024-07-15 16:48 │ 来源:赛柏蓝 │ 阅读:1111

01

拜耳中国区架构将调整

拜耳调整继续,如今中国区又传来新消息。


近日,据多家媒体消息,拜耳在全新的DSO运营模式下,拜耳中国将形成五大业务板块和六大职能部门。


五大业务部门包括:


核心产品业务团队:负责唯可同、拜新同、拜瑞妥、拜阿司匹灵、尼膜同、拜复乐和科跃奇的商业运营;心血管、肾脏及代谢业务团队:负责可申达和华堂宁的商业运营;女性健康业务团队:负责所有女性健康产品在全渠道的商业运营;特药业务团队:负责艾力雅及肿瘤全产品的商业运营;零售业务团队:负责拜耳处方药全产品在零售渠道的商业运营。


六大职能部门包括:


战略规划及DSO转型、医学事务、市场准入、经销商管理、卓越商业运营、数字化创新团队。


中国区是拜耳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2023年年报显示,拜耳中国区营收36.24亿欧元,约占2023年总营收的7.6%。


今年年初,拜耳在全球范围内推出“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新运营模式,目的是减少层层分级、部门间相对独立、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回到拜耳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之初,拜耳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即指出,“关注全新的DSO(动态的责任共担)运营模式的实施,拜耳正在整合职责并构建团队,在发挥更大影响力的同时减少层级。”


如今,DSO运营模式正帮助拜耳中国重调架构。根据“医药代表”消息,拜耳中国调整从6月份就已经开始,新的组织架构确定后,各业务部门各层级相关人员遴选结果会陆续公布,并将于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


02

人员调整,战略重点确定

拜耳实施的DSO运营模式,减少多余的管理层级,除架构调整外,还涉及人员调整,并且持续到2025年。


早在今年5月份,拜耳在披露一季度报时宣布销售额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减员1500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管理职位,同时下调了全年盈利展望。


Anderson认为,减员有助于拜耳实现在2024年持续节约5亿欧元(约5.4亿美元)成本和2026年节约20亿欧元(约21.8亿美元)成本的目标。


更早之前,今年3月,拜耳精简高管团队,高管数从此前的14个职位到8个。


减员这一举动要追溯到2023年Q3财报后,拜耳表示考虑将制药、消费者健康及作物科学三大业务部门分拆重组,并大幅减员。彼时其相关行业协会(德国矿业、化学和能源工业联盟)考虑很多德国人可能会因此失业等因素反对这一计划。


DSO运营模式仍在持续进行,后续拜耳或还有相关人员的调整。


拜耳业务主要包括农作物科学、制药和消费者健康三个板块。2023年财报显示,拜耳集团销售额为476.37亿欧元,同比下降1.2%(按固定汇率计算)。其中,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下降3.7%,为232.7亿欧元;处方药事业部销售额同比持平,为180.81亿欧元;健康消费品事业部销售额增长6.3%,达60.27亿欧元。


作为拜耳的重要板块——农作物科学,近年来被卷在相关诉讼中,隐患仍在;制药业务也出现乏力现象,其支柱产品利伐沙班、阿柏西普等相继面临专利悬崖,拜复乐、拜唐苹等药品陆续进入集采。


减员是否能助拜耳涅槃重生尚未可知,不过,Anderson在今年3月时表示,未来24至36个月内,拜耳将会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建立强大的制药管线,解决诉讼、减少债务和改革运营模式上。


03

大型MNC一边调整一边寻求新发展

诸如拜耳般调整架构、精简人员的MNC并不在少数。今年来,阿斯利康、辉瑞等均在调整自身的架构,寻求新发展。


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上半年,辉瑞已经在全球进行了5次减员和岗位调整,其中包括4月份的关闭科罗拉多州的肿瘤研究业务以及去年12月份完成收购Seagen,5月拟进行人员精简。


跨国药企人员调整的原因多样,或是因研发管线失败、关闭相关业务;或是因破产等。不管原因如何,都是其基于当下认为适合自身发展的决策。


阿斯利康中国则在不久前将县域肿瘤团队拆分重组,整合进肺癌事业部和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今年年初,阿斯利康传出架构调整和高管变动,成立中国制药业务并调整相关高管岗位。


仅从MNC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报来看,赛诺菲、强生、罗氏等药企均宣布了管线调整的消息,多个在研项目被削减。


随着国内药企的不断成熟,国内药企与跨国药企的差距不断缩小,跨国药企想要在相关药物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必须重新制定新的战略和打法。基于此,调整发展的MNC不在少数。


回看过去的发展,削减管线、调整中国区架构、“瘦身”已成常态,而这些改变,还在MNC中继续发生。


评论区